日前,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梁家煤礦對“三軟”巖層開展了以錨索應用替代U型鋼棚的支護改革試驗,支改施工巷道1287米,與U型鋼棚支護方式相比,僅節(jié)省材料費用就達329萬元。
“在目前的采掘施工成本構成中,支護成本占了近80%。”該礦總工程師任堯喜說,如果能夠在礦井“三軟”巖層支護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將能降本增效。
為此,該礦組織專家隊伍深入各地開展專題調研,并結合礦井本身“三軟”巖層支護特點,深入探討研究。同時,與山東大學巖土工程研究中心五名專家組成課題攻關小組,開展專題調研。
“‘三軟’巖層的顯著特點是地質松軟容易造成地質裂隙破碎,采用錨索、注漿錨索以及高強度錨索聯(lián)合支護的方式,通過注漿形成‘三軟’巖層統(tǒng)一整體,不但增強了錨固力,而且替代了以往支護的U型棚,節(jié)省大量費用。”該礦技術科副科長姜作華說。
為了突破“三軟”巖層不能使用錨索支護的“禁區(qū)”,課題小組開展實驗80余次,現(xiàn)場測量調整參數(shù)上百次。實驗證明,采取錨索聯(lián)合支護方式,只要方法科學、措施得當,就可以通過有效手段實現(xiàn)“三軟”巖層的安全開采。
“過去我們一直覺得推廣支護改革有難度,其根本原因還是觀念的問題。”負責該項課題推進的該礦副總工程師倪兵義說。支護改革初期,由于工人操作不熟練,怕費事、怕麻煩,抵觸心理很嚴重,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技術降本的效果顯現(xiàn)了出來,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僅施工1米巷道,使用錨索替代錨梁支護,延米費用就節(jié)約2000多元”。
“目前,我們井下投入的鋼材費用明顯減少。”該礦經營科科長張治中說,以往在特殊地質條件下,他們采取錨梁+U型棚的支護方式,僅鋼材投入就達半噸以上。
“井下實施錨索取代U型棚的支護方式,給我們工人破幫返修省了不少勁。”該礦采煤預備隊破幫班班長鄭緒基說,以往采用U型棚支護,一個班需要撤5架至7架鋼棚,每架鋼棚分段重達50多公斤,全靠人工拆除搬運,不但工作強度大,而且極不安全。
“通過推進錨索應用支護改革實驗,達到了降低礦井安全風險指數(shù)、減少采掘材料投入費用以及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目的,讓我們嘗到了甜頭。”該礦黨委書記周心剛說。
據了解,該礦與山東大學共同攻關的課題《錨注錨索與注漿錨桿聯(lián)合支護在“三軟”深部地層回采巷道施工支護》,已通過了集團公司專家組的驗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