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陸核電站建設的步伐,在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戛然而止,其安全性之爭一直延續(xù)至今。
把核電站安放在地下?這樣的想法,看起來仍然有點異想天開。
幾天前,由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共同承擔的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核電站反應堆及帶放射性的輔助廠房置于地下的可行性研究”結題審查會在京召開。
會議上,有專家表示,該項目設計方案合理可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同類項目。他們?yōu)榇私ㄗh,下一步申請國家立項,針對具體廠址深入開展地下核電站示范工程實驗研究和前期工作。
寒冬中的新思路
盡管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發(fā)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2014年將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wěn)步推進沿海地區(qū)核電建設,做好內陸核電廠址保護。但是內陸核電站依然處于寒冬期。
“核電站反應堆及帶放射性的輔助廠房置于地下的可行性研究”項目于2013年2月啟動,意在探討我國未來核電發(fā)展和拓展內陸核電廠址資源的新途徑。
在專家們看來,將核電站裝在地下,或許會為內陸核電站發(fā)展帶來新的思路。而通過論證,研究人員發(fā)現,這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事實上,早在2011年11月,陸佑楣、錢七虎等人就向國務院及有關部委提交了一份《關于將核電站反應堆置于地下的建議》。
按照項目設想,可以把核電站的安全殼及其相伴的安全廠房放入山體內部,汽輪發(fā)電機放在地面。如果山體地質的條件足夠好,甚至連汽輪發(fā)電機也能一齊放入山中。
“巖石是很好的抗輻射的介質,將核電站放在山體里面,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天然的安全屏障;而且可以減少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與此同時,核電站抗外界災害的能力也會增強。”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專家錢七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長陸佑楣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地下核電站的建設還僅是停留在概念層面,如果不促進一個可推進的示范工程建設,地下核電站則很難發(fā)揮其應有的效用。
安全、成本遭質疑
很多核專家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了擔心:將核電站放在地下,一旦核電站內部發(fā)生事故,救援以及搶修的困難將會增大。1986年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是因為內部事故造成的,爆炸造成歐洲很多人因受放射性傷害而死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則認為,這些擔心完全可以在工程設計的時候解決掉。“地下核電站在設計時會有各式各樣的通道以及相應的防火防水措施,而且四通八達。”
“對于同等級別的地震,相比于地上建筑物,地下工程的抗震能力更強。”陸佑楣說。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價格。地下核電站的建設成本太大,這是反對者們非常質疑的一點,也是專家們的分歧所在。
陸佑楣曾表示,開建地下廠房必然會增加土建施工投入,值不值得把反應堆置于地下,關鍵要看投入會增加多少,所產生的綜合效益能否彌補額外投入。
葉奇蓁提出,地下核電站建設的一個原則是“水核共建、因地制宜。”地下核電站的建設可以利用水電站既有的資源以及工程設施。
對此,陸佑楣也指出,水核共建,將大大節(jié)約地下核電站的建設成本。
到底合不合算?安不安全?參與項目的專家們呼吁,要盡快推進示范試驗工程的建設。
需要實踐出真知
“地下核電站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辨別出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性、合理性。”陸佑楣說,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將發(fā)現的問題和不足集中起來解決。
據了解,項目在研期間,項目組已經在湖北和重慶選擇了兩個廠址作相關驗證。
葉奇蓁希望能夠選擇其中之一作些更深入的工程性可行性研究。
“我們需要通過一個更細致的工程,拿出更多翔實的數據,使得問題具體化,來探究安全指標是否能達到,地下核電站的建設代價有多大等等。”葉奇蓁說。
在陸佑楣看來,地下核電站可行性研究更像是一種核電技術的儲備,“如果等內陸核電站發(fā)展起來以后,再來探究地下核電站發(fā)展的可能性,可能為時已晚”。
不過,錢七虎則認為,推進地下核電站的示范點實驗,要慎重一些。
錢七虎表示,核電站建設,安全第一,既要考慮外部的災害,又要考慮內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要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條件下穩(wěn)妥推進核電站的建設。“示范點建設之前,要進行風險辨識與評估,同時要考慮如何將風險進行監(jiān)控和轉移,實行防災救援”。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