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1次大會在法國巴黎布爾歇會場圓滿閉幕,全球195個國家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xié)議。這一《巴黎協(xié)定》也成為歷史上首個關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xié)定。
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主要原因是大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大幅度增長。在工業(yè)革命剛剛興起之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280ppm(0.028%),這也是人類歷史大部分時間內的水平。然而,目前的濃度已經超過400ppm,限制碳 排放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
本期數說能源盤點關于全球碳排放你所需要知道的重要數字,展示碳排放的現狀與未來。
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歷史
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工業(yè)時代之前,人類對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十分有限,二氧化碳的濃度基本保持在300ppm以下。
蒸汽機的發(fā)明以及煤炭的使用,使得歐美各國進入了機械化時代,但污染物、二氧化碳也與人類活動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1824年,科學家就發(fā)現了溫室效應,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19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逐漸步入石油天然氣時代。目前,全球超過10億人擁有汽車,道路交通碳排放了全球總量的17%。過去20年,該領域的碳排放增長了45%。
過去二三十年,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迅速發(fā)展,帶來了化石能源消費激增,尤其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大大增加了全球的碳排放。
各國碳排放占比歷史
最早開始工業(yè)化的歐洲占全球排放總量的比例一度達90%。美國開始工業(yè)化后占比逐漸增長,并在1916年超越歐洲成為排放最大的地區(qū),1945年的占比一度達到50%。二戰(zhàn)后,世界各國經濟開始發(fā)展和復蘇,歐美之外地區(qū)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長,成為新的主要排放源。
2014年全球排放總量為357億噸,前6大排放主體依次為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以及日本,總計占全球69.2%,各國占比依次為29.6%、15.0%、9.6%、6.6%、5.0%以及3.6%(注:因保留一位有效數字,六大排放經濟體相加后的總和與69.2%略有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年排放量(105億噸)大于美國與歐盟的和,是唯一一個年排放量超過100億噸的國家,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
1850年以來,全球總的人為排放量為14384億噸,前6大累計排放國占據近3/4。歐美遠超其他國家與地區(qū)。從1850年到2014年的160多年間,美國的的累計排放量達到了3770億噸,歐盟為3261億噸,兩者約占全球的一半。中國在此期間的累計排放量為1711億噸,占全球的11.9%,為美國的45.4%。如果中、美、歐保持2014年的排放量不變,經過23年和39年,中國的累計排放量將分別超過歐盟和美國。
發(fā)達國家VS發(fā)展中國家
2014年全球碳排放總量比1990年增長了58%,但排放量的分布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除美國(+3.46億噸)、日本(+1.08億噸)、加拿大(+1.17億噸)、澳大利亞(+1.32億噸)、西班牙(+0.14億噸)的排放量有所上升外,其余發(fā)達國家基本都比1990年低,排放量的增長幾乎都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1990年發(fā)達國家占69%,2014年的占比僅為39%。
TOP6人均排放量
美國的人均排放量雖逐漸降低,但2013年16.18噸/人的排放量仍遠高于其它主要排放國;歐盟的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國的40%,為6.57噸/人;中國的人均排放量較低,但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06年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超過歐盟,達到了6.60噸/人。日本的人均排放量常年保持在8~9噸/人之間,2011年福島事故后,日本關停了所有的核電廠,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導致2013年的人均排放量比2010年增長了近10%;印度是主要排放國中唯一一個人均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2013年1.49噸/人的排放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4.51噸/人)的1/3。
主要經濟體排放強度對比
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單位GDP排放強度遠低于其它發(fā)展中國家,且處于持續(xù)降低過程中。中國與俄羅斯排放強度快速下降,但仍遠高于其它主要排放國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是六大排放國中排放強度最高的國家,盡管2013年1.85千克/2005年美元不變價的水平相比1990年已經下降了超過55%,但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歐盟的8.4倍、日本的7.2倍、美國的5.2倍。
全球排放走向何處
《巴黎協(xié)定》明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與前工業(yè)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繼續(xù)努力、爭取把溫度升幅限定在1.5攝氏度之內。
近日,《Science》刊文,基于模型預測了巴黎會議后全球不同減排努力下,2100年全球可能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升幅度。
計算顯示,如果一切按照原來的能源消費模式,全球將在2015年570億噸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僅是二氧化碳)基礎上,增長至2100年的1390億噸,相比工業(yè)化前溫度上升2.7~5.9攝氏度,二氧化碳濃度則將達到889~922ppm歷史極值。如果遵循巴黎會議作出的承諾,2100年溫升將控制在2.0~4.6攝氏度,二氧化碳濃度達到661~684ppm,若2030年承諾期結束后各國不再進一步采取行動,排放量將重新進入上升軌道。如果實行更加積極的減排努力,2100年溫升將控制在1.0~2.7攝氏度,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70~484ppm。
(作者供職于南京南瑞集團)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