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化石能源的過度開采和逐漸枯竭,太陽能向化學能的定向轉換引起業(yè)界廣泛關注。傳統(tǒng)的利用太陽能驅動化學反應路徑是基于半導體光催化技術,然而半導體材料對于很多有機反應來說,并不具有高催化活性及選擇性。針對該瓶頸問題,材料化學家們提出通過結合金屬的催化活性和光學特性來實現(xiàn)有機催化反應的思路,從而有望替代傳統(tǒng)的熱催化方法。
金屬鈀是一種高效催化劑,然而與常見的金銀相比,其納米結構的局域表面吸光截面小且響應光譜范圍局限在紫外波段,給太陽能俘獲和利用帶來巨大困難。針對這一挑戰(zhàn),熊宇杰課題組設計了一類尺寸為50納米且具有內凹型結構的金屬鈀納米晶體,通過結構對稱性的降低和顆粒尺寸的增大,使其能夠在可見光寬譜范圍內吸光,吸光后的光熱效應足以為有機催化反應提供熱源。該設計的獨特之處在于,納米結構的尖端棱角處具有超強的聚光能力從而產(chǎn)生局部高溫,同時棱角處也是催化反應的高活性位點,實現(xiàn)了太陽能利用和催化活性在空間分布上的合二為一。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