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500萬元的高科技項目,竟被牛糞“憋”住了——這是發(fā)生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下稱“杜蒙縣”)的怪事。
2011年,我國高寒地區(qū)唯一利用牛糞生產沼氣發(fā)電并產生沼渣肥料的綜合系統(tǒng),在杜蒙縣開始試運營。由黑龍江省科學院投資1500萬元打造的這一項目,在試運營一年多后,設備處于休眠狀態(tài),原因是沒有牛糞。而引進該項目的杜蒙縣,恰恰是以養(yǎng)牛業(yè)著稱。
據介紹,該系統(tǒng)由黑龍江省科學院與加拿大阿爾伯塔研究所合作開發(fā),除首次運行時需要啟動能源外,整套系統(tǒng)閉路循環(huán),不需要外部電力供給。根據測算,該項目在各項指標滿足的情況下,每年可處理1萬噸牛糞,生產沼氣7.5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噸,制成生物肥料2000噸,并發(fā)電120萬千瓦——這些電可供近8000個家庭使用一個月。
黑龍江省科學院科技孵化中心徐曉秋透露,當年該項目在選址落地時,有多個地方提出引進申請。“最終,省科學院選擇了杜蒙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好該縣在養(yǎng)牛產業(yè)方面的規(guī)模。”
2010年,杜蒙縣奶牛存欄16.5萬頭,2011年存欄量突破18萬頭。盡管近兩年數字有所變化,但據測算,全縣的牛產生出的糞便供應沼氣發(fā)電站還是足夠的。
據了解,如果將牛糞直接作為農用肥料,不但會滋生寄生蟲卵和病源微生物,還會造成土壤板結。而這套設備能將使用完的牛糞變成沼渣,這些沼渣正是緩解土地板結的良藥。
既能生產沼氣、發(fā)電,又能解決牛糞污染,這么好的項目為何遭到閑置?
“沒有牛糞可用。”徐曉秋說,省科學院與縣政府在簽協(xié)議時曾確定,由政府來收集、提供牛糞。但在實際運行中,這一承諾并未履行。
在試運行的一年中,牛糞由省科學院工作人員用科研經費從養(yǎng)牛散戶手中購買。有限的經費應付試運行階段的牛糞需求尚且可以,一旦長期運轉肯定是力所不能的。而且,科研人員到處收牛糞也影響了正常工作。
杜蒙縣當年為何引進這一項目?該縣對“協(xié)議中規(guī)定政府負責牛糞收集”這一說法持何種態(tài)度?帶著疑問,記者在5月17日致電杜蒙縣委宣傳部,并發(fā)去了采訪提綱。一位吉(音)姓工作人員當天回復記者稱,宣傳部需要先調查一下情況,看看這個事情歸哪個部門負責。
今天下午,在經過了4個工作日后,記者再次致電杜蒙縣委宣傳部,得到的回復是,此事當年經過多個部門,由于領導更換,還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再作出詳細回答。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