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沙特阿拉伯26日說,預計國際石油市場“最終會實現(xiàn)自我穩(wěn)定”。這一表態(tài)似乎暗示這一全球主要產油國不打算采取減產措施以遏制油價下跌。
同時,作為非歐佩克成員的產油大戶俄羅斯說,即便油價跌到每桶60美元,俄羅斯也不打算減產。
沙特希望油價穩(wěn)定
歐佩克27日在維也納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近期油價下跌問題。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25日飛赴維也納,在會前會晤沙特、委內瑞拉等多個產油國的能源官員。
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在26日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強調石油市場的自我穩(wěn)定功能,但對與俄方會談只字未提。
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說,歐佩克成員已經做好迎接國際石油市場份額變動的戰(zhàn)斗,堅持認為“非歐佩克成員應該參與到歐佩克主導的任何減產行動中”。
歐佩克成員石油產量約占全球產量三分之一。自6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下跌30%,低于每桶79美元。27日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是這一組織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
俄羅斯無意減產
俄羅斯日產石油1050萬桶,占全球產量的11%。俄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24日表示,低油價致俄羅斯損失1000億美元。
之前,不少西方媒體猜測,俄羅斯可能同意減少石油產量,以穩(wěn)定油價,緩解西方制裁對其國民經濟的嚴重打壓。
不過,謝欽會面沙特、委內瑞拉等歐佩克成員國官員和墨西哥等非歐佩克成員國官員后作出驚人表態(tài):就算油價跌到60美元,俄羅斯也不減產。
謝欽預計,低油價將對生產成本較高的產油國造成更大損失。這顯然把矛頭指向美國。美頁巖油增產是拉低國際油價的原因之一,不過,美國開采頁巖油成本為每桶65美元至83美元,高于國際油價,使其無法獲利。
俄總統(tǒng)普京先前說,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不穩(wěn)的局面不會持久。不排除一些國家操縱國際能源市場打壓俄羅斯經濟的可能性,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不僅傷及俄羅斯,同時也會影響制裁實施者、油價操縱者和俄羅斯的經濟伙伴。
油價大跌催生陰謀論
美國沙特聯(lián)手教訓俄羅斯
近期油價跌跌不休,各種陰謀論隨之出現(xiàn)。有人認為,這是沙特與美國聯(lián)手打擊伊朗和俄羅斯經濟的行動。
這可是有先例的。蘇聯(lián)為何解體,迄今仍眾說紛紜,但美國精心策劃的石油戰(zhàn)可謂“功不可沒”。
當年,蘇聯(lián)能夠稱雄于世與美國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當重要。蘇聯(lián)2/3的外匯收入依賴石油出口。上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糾集沙特等國一舉把石油價格壓到10美元以下并長期保持,使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蘇聯(lián)經濟陷入全面困境,最終在1991年分裂解體。
蘇聯(lián)解體后,石油再次助俄羅斯崛起。2000年以后,石油價格從每桶不足50美元猛漲到10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高達150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葉利欽時代陷入絕境的俄羅斯重獲生機,普京成為俄羅斯英雄,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
如今,很多俄羅斯人感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幕或許正在再一次上演。
沙特借機侵吞伊朗的“蛋糕”
油價下跌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美國和沙特聯(lián)手打壓油價對俄羅斯可能產生一定壓力,但是美國、沙特是油氣大國,所以油價下跌對他們其實也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油價暴跌后,沙特的財政收支從盈余變成了赤字,日子也不是很好過。沙特為何會采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呢?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沙特希望借低油價侵吞其他產油國尤其是老對手伊朗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油價下跌后最難受的國家并不是俄羅斯,而是伊朗。”有分析稱,伊朗和俄羅斯兩國在敘利亞內戰(zhàn)中支持敘利亞總統(tǒng)阿薩德,而阿薩德是沙特的死對頭。
沙特“排擠”美國頁巖油
不過,也出現(xiàn)了沙特“排擠”美國頁巖油的“陰謀論”。
分析稱,由于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需要更高的油價方能維持競爭力,所以沙特希望通過壓低油價迫使頁巖油生產商退出市場。一名消息人士稱:“他們緊盯著美國頁巖油不放!”
以往,美國一直大量進口沙特原油,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頁巖油革命”,美國從沙特的大客戶變成了主要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