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瀏覽國內(nèi)媒體對此行的報道,多聚焦于雙方簽下的300億美元的經(jīng)貿(mào)合作上??稍诠P者看來,這只是李克強訪英成果的表象而非本質。
6月17日,李克強與卡梅倫共同見證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多少年了,中英經(jīng)貿(mào)合作一直按下例慣常套路進行:英方先在政治上要挾中國,中方將采購合同投向德、法等英國競爭對手,英國一焦急對華態(tài)度有所收斂,繼而向中國“有限示好”,中方“不計前嫌”向英方拋出大把訂單以示合作誠意……然后,英國在獲益后“舊病復發(fā)”,再次拿諸如人權之類問題要挾中國,并時不時對西藏、香港之類搞點無趣加徒勞的“小動作”,作為新一輪中英經(jīng)貿(mào)合作的“開場戲”。英國紳士們誤以為,惟如此,英國才能在對華合作中維持住“英國高中國一頭”的紳士顏面。
2008年金融危機一來,英國經(jīng)濟受到重創(chuàng)。于是,英國被迫開始與中國“平起平坐”。從已卸任的布萊爾到如今當朝的卡梅倫,前后兩位英國首相皆因對華“不厚道”而被中國冷落。這讓英國執(zhí)政團隊在政治上失國內(nèi)分,經(jīng)濟上讓德、法坐收漁利,中國對英關系則漸入“收放自如”的佳境。
外交天平從平衡到傾斜也帶有慣性,它在中英交往中已展現(xiàn)到清晰可辨之地步。接下來上演的,注定是中國從“收放自如”到“以我為主”的新轉折。李克強此番訪英,恰是這一“新轉折”已然開啟的“開場鑼鼓”。筆者以為,即使只分析中英此番300億元美元合作大單所呈現(xiàn)的結構性變化,就可體察這一“新轉折”的真切呈現(xiàn),繼而揭示出李克強總理此訪的價值所倚。
以往中英經(jīng)貿(mào)合作大單,主要合同通常是中國向英國購買成套裝備和技術專利,如果英國能賣點軍民兩用的高科技產(chǎn)品給中國,往往還夾帶有條件苛刻的一系列“政治附加”。
這一次300億美元經(jīng)貿(mào)合作大單,中國依然是以“買”為主,但中國所買是英國BP在世界多地生產(chǎn)的液化氣(采購金額200億美元),剩余的100億美元,則改為由中國向英國輸出中方的高端制造,以及中英技術合作、科研合作、技術開發(fā)推廣的合同金額。譬如,由中方資本投資英國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由中方資本投資英國的核電、高鐵、海上風電、光伏項目等等。由此,雙方同意“促進關于軌道交通包括高鐵設計咨詢、工程建設、裝備供應、設施維護等待領域的實質性合作。”雙方為此簽下《中英交通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繼而又簽下《中英海上風電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意就海上風電技術、施工標準、金融支持、技術培訓開展務實合作。”
當今英國人缺錢不假,但在諸多工業(yè)領域和行業(yè),中國成套裝備制造、主機制造及相應的成套、成系列的運營控制軟件組合的現(xiàn)有開發(fā)成果,以及后續(xù)開發(fā)能力已超越英國,英國向中國采購比在歐美采購性價比更高。如是這般,英國只能退而求次,改為充當向中國的“成套制造”提供配套的部件供應商。所有這些中英經(jīng)貿(mào)合作的“質地之變”和“主次之變”,說明中國已有資格開始從容地、步步為營地“開發(fā)”英國了。
能力決定合作的主次地位,英國人被迫向中國高端制造和中資開放國內(nèi)市場,緣于中英國力對比今非昔比。一旦國力不濟,一味傲慢就變成了“孤傲”,而孤傲的最后結局一定是“孤獨”。英國人既以物喜又以己悲——國力變化決定中英外交走向,對此,英國人說不出口卻心照不宣。
以往,英國人要求合作伙伴開放本國市場常常不講限度,死守已方市場卻從不含糊。李克強此訪,中英之間尚未能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xié)議(法律文件),但英人還是簽下了《關于加強雙邊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在中英經(jīng)貿(mào)聯(lián)委會框架下成立投資促進工作組的諒解備忘錄》。有進展就好,邁小步更穩(wěn)??释袊鴮τ⑼顿Y,英國比中國更急,可英人患得患失太甚,一時半會還放不下架子,這正給了中國從容等待的機會,討價還價的余地也越來越大。
金融合作是經(jīng)貿(mào)合作的更高層次和高級階段。英鎊的“值錢”和人民幣的“不值錢”,曾經(jīng)長期阻礙中英兩國資本合作的進程和規(guī)模??傻搅巳ツ?月,中國人民幣首破G7防線卻首先拿英鎊“開刀”。去年初夏,中英兩國央行首簽初始規(guī)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有效期暫定3年,期滿后不排除自行展期及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之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筆者曾在去年6月25日撰寫《英鎊緣何與人民幣“結盟”》一文首發(fā)于觀察者網(wǎng))。李克強此訪,是中國“開發(fā)”英國的又一顯著進展,是英國進一步向中國開放人民幣投資市場。
英方為此承諾“歡迎人民幣在國際貿(mào)易體系和投資體系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歡迎中國在英國設立人民幣業(yè)務清算銀行,歡迎中資銀行在英國開設從事批發(fā)業(yè)務的分行,歡迎中資機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fā)行人民幣計價產(chǎn)品。雙方?jīng)Q定在兩國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的直接交易。從英鎊“惟我獨尊”到改為與人民幣“合作共贏”,中國“開發(fā)”英國、中資“直投英國”再下一城。
中英教育合作規(guī)模已非??捎^,但中方長期處于“教育貿(mào)易”的巨大逆差之勢:其一,中國留英學生數(shù)量巨大,英國留中學生數(shù)量可憐巴巴;其二,中方自費留英歸國學生質量堪憂。由家長花錢替子女到英國“買”個文憑回國糊弄用人單位者并非少數(shù),久而久之,還連累到真海歸在國內(nèi)的身價跟著貶值。以李克強此訪為分水嶺,中方將在今后5年每年派遣2000名公派留學生赴英,英方則在2020年前輸送總計8萬名英國學生來華留學。這一“乾坤顛倒”說明英方已意識到英國教育向“中國學習”至少乃互相取長補短已“時不待英”。而假以時日,中方則將逐步填平中英“教育貿(mào)易”之中方逆差,繼而進一步確立最終向英方輸出“中國高端制造”到輸出中國優(yōu)質教育的嶄新格局。
歷史是中英合作雙方力量“中長英消”的最好見證人。1982年9月,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臺階上摔了一跤。起因也許是鄧小平擲地有聲、不容英國有任何討價還價余地地正告撒切爾夫人:“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個中國領導和政府,都無法向中國人民交代。如果不回收,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那一年,人民幣對比英鎊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那一年,中國經(jīng)濟總量5323億人民幣,英國則是2810億英鎊,中國無言以對。2013年,英鎊主動與人民幣“結盟”,在于英國經(jīng)濟總量若按人民幣與英鎊的兌換比計算,只剩中國經(jīng)濟總量的1/5稍強。歷史是面鏡子,當年中國國力遠不及英國,鄧小平對收回香港主權都如此不容商量,我們今天再與英國人打交道,還有什么理由為英國人的“小家子氣”而糾結?
陳毅元帥曾感慨“沒有原子彈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桿就挺不起”。適才短短半個世紀,中國領導人在國際外交舞臺上不但挺直了腰桿,而且每每形成了以中國領導人唱主角的“中國氣場”,就連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但凡到歐美旅行過的,也在心里多了層“原來國外也不過如此”的真切體驗。變化因何而起,就在于沒有綜合國力打底就沒有外交——具體到中英關系,中國就不可能與英國平等交往,更別指望英國人能半推半就的“容忍”由中國來“開發(fā)”英國。
中國人真正在世界面前揚眉吐氣的好戲才剛剛上演序曲,精彩大戲還在后頭,等著吧——前提是繼續(xù)聚精會神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