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網2月24日刊載《日本打破“零核電”續(xù)做“準核大國”》一文,文章指,安倍政府日前決定重啟核電站有三個原因,首先是推行“安倍經濟學”的需要;其次是安倍軍事“核戰(zhàn)略”需要;最后是美日同盟“核支持”需要。
文章摘編如下:
2011年“3·11大地震”帶來福島核電站事故以來,日本的核能政策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至2012年5月,日本全國54座核電機組全部停機,進入“零核電”時代。2014年2月19日,日本原子力規(guī)制委員會開始為重啟核電站進行安全審查。這次安全審查定于春天完成,以迎接夏日用電高峰。問題是,安倍政府為何要在此時重啟核電站呢?
首先,這是推行“安倍經濟學”的需要。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首相以后,最引以為傲的政績當屬“安倍經濟學”的成效。日本走出了持續(xù)多年的低迷狀態(tài),經濟開始走向“景氣”。正因如此,安倍的支持率也居高不下。安倍深知對他外交上“焦頭爛額”,國會上“失態(tài)暴走”的批判足以動搖根基,他必須牢牢抓住“安倍經濟學”這顆救命稻草才能繼續(xù)建設“安倍式美麗國家”。日本資源貧乏,事故發(fā)生前核電已占日本總發(fā)電量的三成左右,自核電停止后,日本能源自給率僅為13%。電價上漲、就業(yè)人數(shù)下降、地方經濟遭受沖擊。要繼續(xù)拉動日本經濟的“老爺車”向前,選擇重啟核電是必然的選擇。
事實上,在全面停止核電后不久,當時的野田佳彥政府就曾計劃重啟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站3、4號機組,但由于周邊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被迫擱置。如今安倍借著高支持率,要“強勢”重啟核電。
其次,這是安倍軍事“核戰(zhàn)略”需要。安倍政府急于重啟核電除了經濟原因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日本雖然在表面上堅持“非核三原則”,但實際上早已是一個潛在的“準核國家”。近日美國曾要求日本歸還331 多公斤钚,可見日本手握大量核材料。不但有“料”,而且有“人”。日本已培養(yǎng)出大批手握核技術的人才。有內部消息稱,福島核電站地下就是日本的隱藏 “核武器制造基地”。
可以說,只要形勢需要,日本就能迅速制造出核武器。福島遭受重創(chuàng)后,如果再放棄核電,不僅日本的核技術將停止發(fā)展,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會取消日本對廢棄核燃料進行再處理的權利。到那時,日本再想制造“核武器”,恐怕就是“天方夜譚”了。
再次,這是美日同盟“核支持”需要。美國對日本重啟核電沒有正式表態(tài),但福島核泄漏事故發(fā)生后,美國能源部和核管理委員會成員曾多次訪問日本,表面上看是為了考察災害狀況,實際上還有“探視”日本核設施的意思。
事實上,美方也曾通過設立核電站安全管理雙邊委員會等方式間接支持日本重啟核電。美國政府和業(yè)內相關人士紛紛表示:“日本此前約三成電力依靠核電,重啟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美國一直為日本提供“核保護傘”,美國雖然不希望日本直接擁有核武器,但期望日本在“緊急事態(tài)”發(fā)生時,具備一定的核能力。
冷戰(zhàn)期間,美國為對抗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重新武裝日本,直接為日本最初發(fā)展核電“奠基”,提供核技術設備。福島第一核電站中的1、2號機組本身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冷戰(zhàn)過后,美國雖然對日本的“核力量”也有所警惕,但是,“朝鮮核威脅”的出現(xiàn)反而給了日本一個發(fā)展核力量的理由。日本視朝鮮為國家安全大敵之一,美國也不希望日本成為“核靶子”。因此,美國默認日本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展“核力量”,是為在東亞地區(qū)保持“核制衡”,提供“核保護”之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