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反電力私有化
—專家分析,私營電網企業(yè)運轉效率低,成本高
柏林要求電力公有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電價不斷上漲。過去兩年,德國家庭用電價格實際上漲了近10%,目前為每度26歐分,在歐洲僅次于丹麥,預計電價在未來10年內還將上漲50%以上。二是瑞典公司Vattenfall在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不夠積極,柏林只有1.4%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而全國的比例為25%.從全民公投的結果看,83%的投票者支持公有化,但是投票人數未能達到選民總人數的25%,以微弱差距敗北。Vattenfall在柏林的電網運營許可證將于2014年到期,鑒于電力公有化努力失敗,如果沒有其他變數,Vattenfall或將延長20年的運營合同。
漢堡在9月份全國大選當天舉行了類似投票。在50多家環(huán)保組織、消費者團體和教會組織的鼓動下,51%的民眾主張政府從兩大電力公司中買回電網全部股權。漢堡市政府預計將為此籌資20億歐元。
柏林50HZ電網公司調度中心的廖宇對記者表示,柏林和漢堡民眾支持電力公有化的理由基本相同,并且民調支持率也較高。投票結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主要是技術層面的:漢堡選在大選日投票,所以投票率高;柏林投票當天是少有的商店開門的星期天(德國通常周日商店不營業(yè)),所以投票率較低。此外,柏林市政府債務過高(約600億歐元),也影響了選民情緒。
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大興電力私有化之風,如今這一趨勢正反向而行。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統(tǒng)計,自2007年以來,德國新建公共電網企業(yè)70多家,200多個私人電網被接管。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的報告說,電力公有化不僅在德國,在英國、法國、芬蘭也無不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私營電網企業(yè)運轉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不少電網企業(yè)瀕臨倒閉。
能源轉型挑戰(zhàn)
—亟須建立完善的智能化電力輸送、儲存和分配系統(tǒng)
讓電力行業(yè)更加頭疼的問題是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德國政府決定棄核。8座核電站當即關閉,另9座核電站將在2022年之前逐步退出。到2050年,德國將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應的比重從20%增加到80%以上。
早在2000年,德國就通過了《清潔能源法》,通過強制上網電價補貼的方式,鼓勵民眾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此舉成為日后全球光伏產業(yè)暴發(fā)的催化劑。但電價補貼也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過去10年,德國政府對太陽能光伏產業(yè)補貼超過1000億歐元,占新能源領域補貼總額的50%,但只滿足了3%的用電需求(2011年數據)。從某種程度上講,補貼是新能源生存的主要支柱。
大批德國民眾通過安裝屋頂太陽能電池板享受了豐厚補貼。而對于電網企業(yè)來說,根據法律,他們必須讓新能源發(fā)電上網,自己卻不能從中分一杯羹,還需付出更多努力穩(wěn)定電網。由于新能源的發(fā)展,電力企業(yè)在火電、核電等傳統(tǒng)發(fā)電廠的投資變得不可持續(xù)。德國的四大電力企業(yè)E.ON、RWE、Vattenfall、EnBW紛紛出現巨額虧損或盈利大幅下降的情況,股價滑至十多年來最低。
另一方面,德國能源轉型亟須改造和新建電網。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可再生能源專家托比亞斯。羅特哈徹對記者表示,德國發(fā)展可再生能源面臨兩個矛盾。一個矛盾是,70%的人口住在城市,但能源生產主要在農村和山區(qū)。另一個矛盾是,人口和工業(yè)集中在南部,而風能主要集中在北部。而且風能和太陽能供給不穩(wěn)定,“看天吃飯”,必須建立完善的智能化電力輸送、儲存和分配系統(tǒng),才能應對這些挑戰(zhàn)。
不久前,記者去漢堡參觀海上風電場。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德國在北海已建好的四個海上風電場中,由于電網建設沒能同步跟上,只有兩個能風電場夠并網發(fā)電。
誰應當為德國電網建設埋單?電力企業(yè)如今自顧不暇,投資者仍在觀望。德國政府的頂層設計成為關鍵。當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忙于同社民黨談判組閣。預計聯合政府組成后,有望廓清能源轉型的政策路線圖。中國投資者或許也可從中發(fā)現機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