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發(fā)布的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STEO)引發(fā)業(yè)內廣泛關注。由于1月份極地渦旋導致的嚴寒天氣,EIA決定將2025年美國天然氣價格的預測上調20%。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寒潮引發(fā)的地下儲氣設施出現(xiàn)了近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提取,從而顯著影響了天然氣市場的動態(tài)。
根據EIA的數據,1月份亨利樞紐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平均為4.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MMBtu),而在1月17日時更是達到了9.86美元/MMBtu的日高點。這一現(xiàn)象正值美國大范圍寒潮來襲的時期,導致超出平均水平的庫存提取,引發(fā)了天然氣價格的急劇上升。EIA在報告中預計,2025年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將接近平均3.80美元/MMBtu,較其此前的預測上調了65美分,預測在2026年可能進一步上漲到近4.20美元/MMBtu。
嚴寒天氣對天然氣庫存造成了重大打擊。寒潮導致美國48個州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四大規(guī)模的地下天然氣儲存提取,截至1月24日的一周內,庫存減少了3210億立方英尺(Bcf),這一數字比過去五年(2020-2024年)同期的平均水平高出近70%。整體來看,1月份的提取量接近1萬億立方英尺,其速度之快令人震驚。此前,美國天然氣庫存水平在2024-2025年供暖季開始時仍高于五年平均水平6%,目前卻迅速下降至低于五年平均水平4%的水平,這引發(fā)了市場的不安。
分析顯示,美國南部中心地區(qū)在此次寒潮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該地區(qū)占全美工作氣體儲存量的35%,其提取量達到了1360億立方英尺,為該區(qū)域第四大提取規(guī)模。此外,東部和中西部地區(qū)的庫存也分別下降了10%和11%。這兩個地區(qū)在寒冬中是天然氣消耗的重災區(qū),主要用于空間供暖的需求。由此可見,極端天氣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盡管EIA對天然氣價格的預測上調,報告同時提到,預計今年居民用電價格僅將上漲2%,這一數字為2020年以來的最低年度漲幅。這部分是由于近年天然氣發(fā)電在電力供應中的占比不斷增加,使得電價在寒潮影響下未能出現(xiàn)大幅波動。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上漲,發(fā)電企業(yè)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成本壓力,未來可能會選擇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也需要引起大眾的警惕。
在這個背景下,市場參與者將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與機遇?對于能源公司而言,價格的持續(xù)上漲可能促使更多的投資流入天然氣領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液化天然氣(LNG)出口方面。隨著國際市場對清潔能源和多樣化能源供應的需求不斷上升,美國天然氣有望在全球能源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消費者和企業(yè)同樣需要做好準備。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上升,家庭和工業(yè)用戶在能源支出上面臨的壓力將不可避免。很多家庭可能需要提前為供暖季做財務規(guī)劃,尤其是對于能源依賴較大的地區(qū),尋找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效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此外,政策制定者應密切關注這一趨勢,并考慮如何在未來提供合理的能源支持計劃,以幫助居民和企業(yè)應對即將到來的價格波動。同時,鼓勵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將是減輕天然氣需求沖擊的又一重要途徑。綜合來看,極寒天氣對美國天然氣市場的影響深刻,市場預期、消費者體驗以及政策響應都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斷演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