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隆基的人士透露,隆基綠能(SH:601012)在馬來西亞的組件廠,本周開始逐步關停。
據媒體報道,去年10月17日,這一位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雙文丹的組件廠剛剛投產。占地140英畝,耗資18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28億元),兩期全部建成后合計產能8.8GW,其中一期2.8GW逐步投產。
馬來西亞是隆基最早布局的海外基地。2016年,隆基綠能開始在砂拉越州的古晉和民都魯進行光伏硅棒、硅片、電池片與組件制造。截至去年10月中旬,隆基在砂拉越州累計投資約83億元。
這位人士還表示,上周早些時候,隆基在越南電池片工廠的五條產線,也已全部停工。
越南工廠其中兩條產線的設備和廠房,原本計劃出售給英發(fā)集團。目前交易已擱淺。雙方未簽署正式合同,定金也未支付。
越南工廠位于北江省越安縣云中工業(yè)區(qū)。隆基在2023年報中提到,截至2023年12月31日,越南3.35GW電池等項目已全部投產,預計總投資7.57億元。該項目由其全資子公司越南NWestern Solar具體實施。
隆基決定關停上述地區(qū)的工廠,或受到美國“516光伏新政”的影響。
當?shù)貢r間5月16日,美國白宮宣布,自2022年6月開始的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柬埔寨進口雙面太陽能板免稅政策,將于今年6月6日到期后結束。
這意味著,自新政宣布后不到一個月,來自上述四國的雙玻組件,將被重新征收進口關稅。
自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yè)發(fā)起反規(guī)避與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光伏企業(yè)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去東南亞開設光伏組件和電池廠。
這些光伏巨頭把硅片運到東南亞工廠,再在東南亞加工成組件出口至美國。如此一來,就“巧妙”規(guī)避了“雙反”限制。
正因于此,在東南亞地區(qū)生產的光伏產品中,近半數(shù)最終流向了美國市場。
“516光伏新政”無疑是一次“精準狙擊”。如迂回出口不再奏效,東南亞工廠被關停,也在意料之中。
目前,除隆基綠能之外,晶澳科技(SZ:002459)、天合光能(SH:688599)、晶科能源(SH:688223)阿特斯(SH:688472)和東方日升(SZ:300118)等多家光伏行業(yè)領軍企業(yè),都在上述地區(qū)有重要布局。
其中,晶澳在越南有1.5GW硅片、3.5GW電池片以及3.5GW組件產能,在馬來西亞也有1.5GW電池片產能。
天合在越南有6.5GW硅片產能,晶科更是連續(xù)3年位居越南組件出貨第一名。
此外,光伏輔材領域的企業(yè),如生產膠膜的福斯特(SH:603806)、海優(yōu)新材(SH:688680),以及生產邊框的鑫鉑股份(SZ:003038),也在越南擁有生產能力。
它們同樣難以置身事外。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美國光伏新政幾乎“核平”的東南亞,尚有一塊幸存孤島——老撾。
老撾并未被納入取消關稅豁免的范圍內,或許是因為中國光伏建廠還不多的緣故。
僅有的幾家工廠,其中之一是中潤光伏。與即將陷入停產的馬來西亞和越南工廠的境況相比,中潤光伏的老撾電池片廠正在大量招人,一派熱火朝天。
業(yè)內人士推測,這種“盛況”恐難持續(xù)。
中潤光伏的規(guī)模并不大。如遭到重擊的光伏巨頭再度轉戰(zhàn)老撾,那么老撾被美國商務部“拉黑”,也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盡管進入門檻不斷抬升,中國光伏企業(yè)仍對美國市場寄予厚望。
一方面,裝機容量快速增長。2024年一季度,美國市場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156.89%,市場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的高毛利,對國內價格“殺瘋了”的光伏巨頭誘惑極大。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中國光伏企業(yè)開始“留美”。目前,中國光伏組件在美產能約12GW,預計今年還有約11GW的組件產能落地。
其中,隆基和阿特斯的5GW組件已投產。晶科能源的2GW組件,天合光能的5GW組件,以及晶澳能源的2GW組件,也在建設中。
對中國光伏企業(yè)來說,如何彈性應對,將成為“極限生存”的關鍵能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