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多廣泛?英國知名學術期刊《自然》27日刊載的一篇論文認為,由于地球南北兩極冰川加速融化,地球自轉速率受到影響,歷史上首個負閏秒將推遲約三年、于2029年左右出現,計算機等需要精準對時的領域將因此受到影響。
南極威德爾海上的冰山(2020年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攝
為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常用計時系統(tǒng):基于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和基于原子振蕩周期的國際原子時(TAI)。由于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推移,兩個系統(tǒng)結果會出現差異,因此有了協(xié)調世界時(UTC)的概念。
協(xié)調世界時以國際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盡量接近世界時。1972年的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國際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相差達到0.9秒時,協(xié)調世界時就增加或減少1秒,這個修正被稱作閏秒。增加1秒為正閏秒,對應的1分鐘有61秒;減少1秒為負閏秒,對應的1分鐘只有59秒。
迄今全球已實施27次閏秒調整。最近一次是在格林尼治時間2016年12月31日,當時出現了23時59分60秒。主要受潮汐等因素影響,地球自轉先前長期處于不斷減慢的趨勢,因此迄今為止的閏秒調整都是正閏秒。
這是1月14日在瑞士伯爾尼拍攝的時鐘塔。新華社記者孟鼎博攝
論文主要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學家鄧肯·阿格紐借助衛(wèi)星數據,研究了地球自轉速率和地核運動的影響。他說,地核內的液態(tài)部分運行方式難以預測,漩渦和流動變化不定,使得近年地球自轉速率呈現加快趨勢,如果不考慮兩極融冰,地球可能最早在2026年首次需要負閏秒調整。
然而,這些年地球兩極的冰快速融化,將部分地球質量從兩極轉至赤道附近,減慢了自轉速度。其原理類似于滑冰運動員在冰面上以自身為軸旋轉時,將手臂由頭頂伸向身體兩側會使旋轉速度慢下來。受此影響,負閏秒調整可能至少推遲到2029年。
法新社援引阿格紐的說法報道,負閏秒的出現將“對確保全球計時基礎設施的各個部分顯示相同的時間構成重大挑戰(zhàn)”,因為“許多計算機程序認為閏秒都是正的”。人們因此需要對計算機重新編程,而這個過程中容易出錯。
在萬物聯網時代,很多領域的系統(tǒng)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傳輸平臺,實施閏秒帶來的影響會延伸至航空、通信、金融及其他需要精準對時的領域。2012年實施閏秒時,國外不少知名網站出現臨時服務中斷。2015年和2016年閏秒再度來臨時,工程師們又發(fā)現了新的問題。
鑒于閏秒給高科技領域帶來諸多不便等情況,2022年第27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最遲不晚于2035年廢除閏秒,改為閏分,即允許國際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相差在1分鐘以內。阿格紐則希望他的研究能促使國際計量大會考慮更早廢除閏秒。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