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因此,審查批準“十二五”能源規(guī)劃綱要成了今年兩會的重要議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消費國、排放國的中國,能源變革走向已經關乎國運世情。中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發(fā)展模式,面臨深度調整和改革。
經歷過2003年非典的人對于那種恐慌應該還記憶猶新,誰是下一個被傳染的人?傳染還會延續(xù)多久?病毒是否會進一步變異?人們會病成什么樣子?病愈后會有什么樣的后遺癥?今天,雖然非典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北非、中東石油國家相繼陷入的動蕩仍然使我們陷入類似的恐慌。
中國能源網訊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原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至“十二五”末,爭取...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已成為一股強勁的世界潮流。美歐和巴西正在領跑這場21世紀的“馬拉松賽”,我國情況又是如何?
就體系結構而言,我認為IPv4基本上屬于一個“有限的組織網絡”,IPv6還屬于一個“開放的泛網絡”;而下一代互聯網真正需要運轉的將是一個“互動的通用網絡”,這將使得互聯網的特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互聯網也將兼容眾多其他專用網絡,這一切都將使互聯網立于整個歷史的最前沿和整個社會的最頂端,并構建與實體社會對稱的信息世界。
世界上大凡有生產活動和人類生活的地方,一般存在著能源和通訊兩項基本物理設施。然而,有能源設施的地方不一定設立了通訊網絡,而有通訊網絡的地方一定可以建造能源設施,能源網絡是一個較互聯網更大體量的基本設施,能源網是較互聯網技術水平更高的體系。
對比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歷程,雖然能源稀缺程度、環(huán)境空間、技術水平等不同,但是,目前中國的許多經濟發(fā)展問題,如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式經濟增長、重工化經濟結構以及能源效率低等等,都是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基本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
在陜北啟動“中國能源極建設工程”,制定陜西省“低碳經濟區(qū)”建設綱要,實施生態(tài)陜西發(fā)展戰(zhàn)略。以榆林、延安、渭北(三原、涇陽)為核心區(qū),建設陜北能源—材料工業(yè)走廊。大力發(fā)展煤化工、石化工、鹽化工產業(yè)和新型材料工業(yè),拉長能源產業(yè)鏈,提高資源附加值。眼下政府需要著力解決市場瓶頸、投資融資、公司治理、經營管理、高端人才等問題。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富集區(qū),晉陜蒙寧甘等五省區(qū)煤炭資源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68%,區(qū)內鄂爾多斯盆地蘊藏的能源資源約占全國的35%以上,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生產供應基地。
國人矚目的斥資千億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于今年(2008年)2月22日在新疆、甘肅、寧夏和陜西同時開工建設。這是中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大型管道工程,將把來自中亞和境內新疆的天然氣送到珠三角和長三角及中南地區(qū),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1月20日,國務院任命劉鐵男為國家能源局局長,國家能源局已經迎來自己的第二任局長。此前,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以及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都是傳聞中的接班人選。
2010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恢復過來,以及我國經濟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國際煤炭市場和國內煤炭市場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強調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突出的位置。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當今世界,發(fā)展“低碳技術”已經成為各國實現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邁向生態(tài)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競爭力”也成為提升國家和社會經濟發(fā)展能力的核心要素。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大氣污染主要來自一些工業(yè)設施和汽車尾氣,但根據科學研究,廚房油煙污染遠遠超過了汽車尾氣!全國3.5億個家庭近10億個鍋和數億個油煙機各方面的消耗都極為巨大,要徹底攻克廚房油煙難題,就必須從源頭上“減排”,只有發(fā)明了真正的“無油煙鍋”,才能實現無煙廚房的夢想,才能為全球環(huán)境凈化盡一份責任。
《能源革命——改變21世紀》是由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與西南財經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建生耗時一年聯合著述,國務院發(fā)展研究室中國言實出版社2010年5月隆重出版發(fā)行,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成思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等鼎力推薦的一本為21世紀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嶄新視角和方法論的高端讀物。
“十一五”以來,中國的能源統計工作有了長足發(fā)展。國家一方面努力建立健全能源統計指標體系、調查體系、監(jiān)測體系;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會員注冊 | 網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1999-2017 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北蜂窩8號中雅大廈A座14層 郵政編碼:100038
電話:010-51915010,30 傳真:010-51915237
支持單位: 中國企業(yè)投資協會|中國動力工程學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城市燃氣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證040220號 京公海網安備1101080008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