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的未來可能要被完完全全改寫了。據(jù)《每日科學》網(wǎng)站近日報道,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大學(分校)的化學系教授——馬森,在阻礙太陽能電池發(fā)展的兩大問題——價格和效率上,已經(jīng)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20世紀90年代早期,瑞士科學家格萊策爾曾發(fā)明出一種太陽能電池。這種基于類似光合作用原理研發(fā)出來的電池,大部分原材料成本都很低,而且制作容易、靈活,使得它們應用廣泛。
然而,這種電池自身存在的問題,卻阻止了其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應用:首先,它的電解液腐蝕性很高,這使得電池耐用性很差;其次,由于染料分子過于密集,透光性差,光能利用率較低;第三,電池上的光電壓限制在了0.7伏;最后,它的陰極上需要覆蓋鉑金,而這種材料十分昂貴,使得制作電池的整體成本很高,而且鉑金不透光,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池性能。
馬森和他的研究組致力于太陽能電池設計工作已經(jīng)多年。馬森認為,針對電化學電池的兩種技術(shù)同樣可以應用到格雷策爾太陽能電池的研制中:第一,通過化學系教授布雷奧的不懈努力,在實驗中成功獲得了一種新的分子,并且隨著實驗的進行,這種分子的濃度逐漸增加。實驗后所得電解液的濃度也被增加,且呈透明狀,無腐蝕性,能夠加大光電壓,從而改善電池的輸出性能和穩(wěn)定性能。第二,對陰極來說,鉑金材料可以替換為鈷硫化物,這樣造價會更低,效率和穩(wěn)定性更高,而且在實驗室條件下也會更容易制造。如果能采用這種新的制造方案,太陽能電池將變得更加高效、便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