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召見了幾位德國主要車企高管,討論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問題。在此之前,德國經濟部長(西格馬·加布里爾)也承諾要拿出20億歐元來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于消費者購買補貼、充電網絡建設及鼓勵政府用車等方面。
具體政策,德國政府還要和汽車制造商繼續(xù)對話,最快也要等到3月才會制定完成。德國是最后一個沒有直接推出電動汽車購買激勵政策的主要市場。隨著車型選擇增多,國內壓力增加,德國“只免稅、不補貼”的情況可能會在2016年出現變化。且2015年德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只有24171輛,在2020年實現100萬輛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德國總理默克爾可能會選擇為銷售增加推動力。
德國總理默克爾(資料圖片)
德國作為現代汽車的發(fā)源地,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歷史已有130年,在世界汽車行業(yè)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德國汽車產業(yè)“霸主”的地位正不斷遭受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強勁對手日本的挑戰(zhàn),更是被擁有多項尖端技術的美國新能源車企超越,同時也在被通過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躋身汽車強國行列的中國企圖“彎道超車”。
面對并不輕松的國際競爭環(huán)境,大眾汽車去年又爆出“排放門”丑聞,這使得德國汽車的全球品牌形象大大受損。此外,去年年末,由196個國家談判代表通過的《巴黎協(xié)議》,確定了各國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è)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的共同目標。而作為歐盟創(chuàng)始成員國的德國,更要承擔起2030年之前碳排放較1990年減少40%的責任。面對嚴峻的國際競爭和減排壓力,德國政府和車企似乎達成了一致共識:只有通過鼓勵措施推動電動汽車發(fā)展,才有可能保證德國汽車產業(yè)在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也才能保證德國更好的承擔起國際義務。
2016款大眾e-Golf
其實,從2009年以來,德國就一直通過鼓勵措施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2009年,德國內閣通過了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電動汽車發(fā)展綱領性文件《國家電動汽車發(fā)展計劃》,該計劃確定了發(fā)展電動汽車的主要技術路線,以及德國發(fā)展電動汽車的目標;2011年,德國政府發(fā)布了電動汽車政府行動計劃,提出將2013年年底前投入電動汽車研發(fā)的政府資助由之前規(guī)劃的10億歐元提高到20億歐元,并將推動建設3—4個國家級大規(guī)模示范項目;更在2014年通過了一項關于電動汽車的新法律,旨在提高德國全境電動汽車的使用率,該項法律從經濟補貼、擁有進入限制區(qū)域的權利、停車優(yōu)惠、特殊標志車牌、車道使用等多方面極大的保障了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利益。而今年德國又將斥20億歐元出臺補貼政策,則更能看出德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重視。
盡管默克爾與汽車行業(yè)老板們的會談還未達成一致,但對電動汽車補助政策的制定還是能起到極強的推動作用。根據路透社最新報道,“默克爾團隊考慮推行一項高達5000歐元的補助給電動車車主,但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表示反對。”同時,了解到相關補貼政策即將出臺,一些電動汽車購買者可能會延遲支付決定。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