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15年產銷量的爆發(fā)式增長后,從2016年起,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不得不面對補貼下滑的挑戰(zhàn)。
根據(jù)去年4月底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7年-2018年除燃料電池車外,其余車型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年-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這一規(guī)定較此前征求意見稿里提出的“2017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10%,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的政策,下降速度進一步加快。根據(jù)這一新政,2015年,續(xù)航超過80公里的純電動車即可獲得補貼;而2016年,續(xù)航100公里以上的車型才能獲得補貼。此外,2015年續(xù)航里程在100-150公里之間的車型,國家補貼金額為3.15萬元,而2016年僅為2.5萬元,下降6500元。
業(yè)內人士認為,政策補貼減少會給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重要影響。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媒體懇談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陳清泰說:“我們的技術沒有那么成熟,現(xiàn)在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銷售規(guī)模,是政策驅動的結果,不完全是市場驅動。如果政府補貼馬上撤掉,電動車市場會受很大影響。”
銀河證券指出,2016年補貼水平下滑將對第一季度的產銷量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高增長一定程度是地方政府達標壓力與趕乘補貼“末班車”的結果,供過于求的壓力隱現(xiàn);另一方面,盡管政策密集,但目前為止汽車“使用端”并無重大變化。續(xù)航里程、成本無法短時突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存在時間周期。2015年考核壓力下的沖量是對今年業(yè)績的提前透支,一季度產銷在補貼滑坡的背景下有可能出現(xiàn)下滑。
隨著補貼水平下降,技術因素和消費因素將在產品競爭中越發(fā)重要。自主購車因素上升、國際及合資品牌的競爭有利于不斷激勵國內企業(yè)改進技術提高新能源汽車質量,降低產品成本。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