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交易日,國際油價上漲一度重回50美元/桶區(qū)間,但石油生產者仍然不能對油價及石油收入期望過高。因為,這不過是石油市場自去年下半年持續(xù)暴跌之后的階段性回調,正好趕上了沙特老國王1月23日去世的余波,以及對美國石油工人罷工的過度反應,并不可能扭轉大勢。
在當今國際油價形成機制之下,投機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之類卡特爾控制石油生產配額的操縱行為對油價影響重大,在相當程度上是歐佩克壓制石油生產配額人為維持了高油價。有關統(tǒng)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內卡特爾平均超高定價率(即用戶為卡特爾支付的價格高于無卡特爾狀況下價格的幅度)為22%,國際卡特爾的平均超高定價率為25%,歐佩克機制導致的油價人為抬高幅度只會比這個更高。然而,卡特爾統(tǒng)一行動的約束力隨著成員數量增多而趨向削弱,目前的戰(zhàn)亂恰恰顯著增加了石油產區(qū)主人的數目,削弱了歐佩克旨在維持油價的生產配額機制的約束力,而且大大增強了石油產區(qū)新主人增產的內在動機。
在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及其“哈里發(fā)帝國”異軍突起的政治混亂中,離事實獨立只差一步的庫爾德自治政權2014年6月就拿下了伊拉克北部最大城市基爾庫克市,2014年7月進一步拿下基爾庫克、巴伊哈桑兩大油田生產設施,其中前者為伊拉克北部最大、全國第二大油田,探明石油儲量24.4億噸,并用庫爾德人替換了油田的阿拉伯工人。無論是庫爾德自治政權,還是“哈里發(fā)帝國”,他們增加本地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動機都比這一輪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的巴格達政權要強烈得多,而且早已開始全面實施,巴格達的伊拉克政府也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2014年9月,伊拉克阿巴迪新政府與庫爾德區(qū)自治政府達成協(xié)議,從2015年1月1日起生效,其中有一項條款便是規(guī)定庫爾德區(qū)自治政府有權通過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每天出口55萬桶石油,等于將伊拉克原來規(guī)定的石油日產量提高了55萬桶。庫爾德區(qū)政府和“哈里發(fā)帝國”通過走私出口的石油還未計算在內。
同理,其他阿拉伯產油國石油產區(qū)倘若分割落入不同武裝實際控制之下,一個產油國變成事實上的多個產油“國”,競爭心態(tài)和戰(zhàn)爭壓力將驅使他們競相增加石油出口和生產,競相降價搶占市場份額,而不是遵循歐佩克的配額和目標價格。既然許多報道顯示“伊斯蘭國”武裝在市場上拋售原油的價格通常只有公開市場行情的1/3乃至1/4,而且“伊斯蘭國”武裝、庫爾德人、利比亞民兵已經開啟了油氣生產和出口的全面競爭,其他那些正規(guī)政權掌管的歐佩克產油國會如何反應?他們難道就不會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和收入總額而卷入以至于全面引爆“油氣增產—價格下跌”的螺旋嗎?
事實是在油價暴跌的今天,歐佩克成員國非但沒有減產,反而紛紛增產。據彭博社調查結果顯示,歐佩克成員國日產油量在1月增加了48.3萬桶,達到3090.5萬桶的高峰,而2014年11月底該組織確定的成員國石油總產量目標為3000萬桶/日。為了擴大產能,伊朗等國還開始向外資提供更優(yōu)惠的條件。因此,與市場流行且為投機者反復炒作的觀念相反,這些“地緣政治性風險”帶來的變局不僅沒有破壞,反而穩(wěn)定和增加了原油生產,抑制了油價上漲。
認為地緣政治性風險一定會抬高國際油價的固定思維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實際上,兩伊戰(zhàn)爭從1980年9月22日打到1988年8月20日,雙方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襲船戰(zhàn)、襲城戰(zhàn)一度頗為困擾波斯灣石油出口,但這并沒有妨礙1986年至1987年間國際油價暴跌腰斬,開始長達15年之久的石油熊市。
我們需要認識到,地緣政治風險抬高油價的效果并非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成立;只有在市場供不應求且政治動蕩破壞無法迅速彌補既有石油產能的情況下,地緣政治性風險才會抬高油價。當前世界石油市場特點是每日供過于求數百萬桶之多,且存在巨大閑置產能,政治動蕩中對立雙方也沒有意愿破壞石油產能,而是盡可能保護石油產能,盡可能多生產多銷售以增加自家收入,而且近幾年世界市場油價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緣于金融炒作和歐佩克的壟斷抬價。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市場參與者爆炒的所謂“地緣政治性風險”非但不會減少產能,反而會促使石油產量的決策者們競相增產,打破歐佩克的壟斷,從而促使油價下行。
極而言之,盡管沙特老王去世、新王和王儲年邁,被視為潛在的政治風險,但即使不考慮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會坐視沙特局勢失控,就算是沙特國內政治不安定因素爆發(fā),對某些油田的生產設施造成損害,由于沙特擁有巨大閑置產能,占世界閑置產能80%之多,屆時只需要將閑置產能投產,就能馬上輕易地彌補受損設施暫時減少的產能。而且,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為了報答國內和外部支持者,掌握沙特石油生產權力的勢力需要更多的現(xiàn)金收入,因此會不惜冒壓低價格之風險也要增產,以求增加賣油的現(xiàn)金收入。(作者梅新育,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