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多地被霧霾侵襲,在能源結構轉型和去煤電力缺口逐漸增大的背景下,國家電網公司近日在其內部刊物《國家電網報》中登出了2014年的重點工作:力爭今年核準并開工“6條交流4條直流”特高壓項目。特高壓建設也從此前的低調進行轉而高調加速。與此同時,相關能源專家卻表示,特高壓在建立前應考慮到電力安全穩(wěn)定性等能源隱患問題。由此,關于特高壓建設是否合理的討論又浮出水面。
山東將建“兩交兩直”特高壓
記者近日從我省電力部門了解到,我省正在計劃通過四條新的外電入魯通道加大電力供應,其中三條通道今年有望開工。
為滿足山東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國家電網公司規(guī)劃近期建設“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即兩條交流:錫盟~濟南~棗莊、靖邊(榆橫)~濟南~濰坊;兩條直流:呼盟~山東、上海廟~魯南。其中,錫盟~濟南~棗莊特高壓交流工程已獲得路條,具備核準開工條件;靖邊(榆橫)~濟南~濰坊特高壓交流工程、呼盟~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已完成可研。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目前工程前期進展情況和總體安排,力爭年內核準開工“兩交一直”。山東的“兩交兩直”特高壓輸電工程建成后,“外電入魯”能力將提高到3200萬千瓦以上,解決山東電力供需矛盾和節(jié)能減排壓力。
今年,省電力部門承諾做好十件實事提到,確保外電入魯穩(wěn)定輸入,大力實施“外電入魯”戰(zhàn)略,力爭750萬千瓦外電穩(wěn)定輸入,全年接納外電達到490億千瓦時,占全年供電量12%以上,減少省內火力發(fā)電排放二氧化碳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4.9萬噸。加快推進外電入魯建設項目,滿足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用電需求。
環(huán)境倒逼等因素加速特高壓建設
此前低調進展的特高壓項目,為何又重出江湖?據業(yè)內人士解釋,首先應考慮到環(huán)境影響因素。頻繁的霧霾天氣促使我國不得不進行能源結構轉型,此前已有人大代表呼吁“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用電能替代煤炭,以減小煤炭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特高壓基地則主要定位于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qū)。“西電東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東部地區(qū)的霧霾天氣。
據省電力公司發(fā)展部規(guī)劃處長牟宏介紹,電能相對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具有更加清潔、便捷和安全的優(yōu)勢。據統計,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升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隨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市場的增強,將有助于對霧霾天氣的緩解。去年我省的“外電”達502億千瓦時,占全省用電量的九分之一。每天接納的“外電”約1.3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天用載重40噸的火車皮運送80節(jié)標準煤的發(fā)電量。
在今年人大代表提案中,更加偏重“外電入魯”的需求。提案指出,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2015年山東環(huán)境空氣質量要較2010年改善2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減少14.9%和16.1%,今后5年全省需削減煤炭消耗2000萬噸,節(jié)能減排任務異常艱巨。
省經信委電力處相關負責人分析指出,“擺在面前的無非兩條路,一是淘汰能源消費終端的落后產能,二是降低能源生產領域的煤炭消耗。近三年的‘外電入魯’證明,降低煤耗的效果更好,投入更小。”特高壓的西電東送,則恰好彌補減少煤炭消耗造成的能源缺口。
特高壓建設仍存爭議
一邊是特高壓如火如荼修建,另一邊則有專家在指出其修建的合理性。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特高壓要謹慎有序發(fā)展。他表示,目前使用特高壓技術的國家很少,國家層面對特高壓亦抱謹慎態(tài)度。
此外,有不具名業(yè)內人士表示,特高壓建設需綜合考量各地情況,霧霾治理和緩解用電缺口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高壓電網應該是最后一個選擇。日本和前蘇聯都曾使用特高壓電網,但后來都放棄了。以目前特高壓項目邊建設邊研發(fā)的行業(yè)現實,技術層面的不可控因素眾多。
安邦咨詢能源研究員則表示,雖然算入環(huán)境成本后,特高壓輸電較運煤發(fā)電具備經濟優(yōu)勢,但集中推廣特高壓的耗資巨大,這在國家電網負債率近60%、地方政府債臺高筑的背景下,資金來源多將寄望國庫劃撥。而在這一切形成之后,電網企業(yè)還有壟斷的傾向。他建議,監(jiān)管層還是應切實考慮國家電網的公益屬性,確定改革思路、及時理順廠網關系。
近年來,其他國家由電力不穩(wěn)定帶來的財力物力損失已發(fā)出風險信號。經濟分析師韓曉平舉例稱,2012年的7月30日和31日,印度北方電網曾經連續(xù)發(fā)生兩次大的停電,這兩次停電最高的時候影響到了6.7億人無電可用。近三四十年歐洲、北美等地發(fā)生的十幾次大面積停電事件的教訓是,交流電壓等級越高,覆蓋范圍越大,越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聯系緊密的特高壓交流電網某一局部甚至某一部件發(fā)生破壞,就會將事故迅速擴大至更大范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