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三级电影在线观看,无码人妻蜜桃一区二区红楼影视 ,日韩一级 片内射中文视,cl1024地址一地址二最新,{转码词},{转码词}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科學理性認識三峽工程

——-訪原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工程院院士陸佑楣



2011-06-30 18:13:00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遭遇50年來最嚴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紛紛因缺水告急。誰是這次大旱的“罪魁禍首”?大旱當前,輿論聚焦到了長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峽水庫。在互聯網上,有網民提出“三峽誘發(fā)干旱論”,稱三峽工程是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罕見大旱的罪魁禍首。今年的干旱是否是三峽工程引發(fā)的?帶著這個疑問,中國能源網內容中心張磊專訪了原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院士。

中國能源網(張磊):媒體以及一些專家指出,因為修建三峽工程而改變了流域氣候,造成今年南方地區(qū)嚴重的旱災,您如何看待此事?

陸佑楣:三峽建成運行以來,經常會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尤其是在長江流域出現一些自然災害時,質疑聲更多。

我相信即使三峽大壩運行幾十年后也還會有質疑聲。人類對一項重大工程的認識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工程本身也要經過歷史的檢驗。三峽工程是經過幾代中國人的探索、實踐、科學試驗、規(guī)劃、設計、論證和審查,并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最后決定興建三峽工程,是一項科學、理性的工程。
每年長江通過三峽壩址的水量約4500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的蓄水量是393億立方米,只占總水量的8.7%,水庫也沒有引走一立方米水。水力發(fā)電是利用水的勢能發(fā)電,不消耗一立方水,也不污染一立方水。水庫的水是在不斷地更新,是長江水資源調蓄的重要工程。今年春季長江流域出現了持續(xù)的干旱,這是大氣環(huán)流多種氣候特征形成的。三峽水庫的水域面積只有1084平方公里,只比長江原河道水面面積大一倍,從局地水循環(huán)角度看根本改變不了流域的氣候特征。說今年長江中下游的旱災是三峽水庫蓄水的后果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國家氣象局已有權威的說明,與三峽水庫無關。事實是今年長江干流也出現了枯水流量。2月10日三峽的入庫流量只有3700立方米每秒,按照三峽工程設計最低下泄流量要大于5000立方米每秒。進入四、五月份,長江中下游出現五十年一遇的干旱,為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及時調度,加大三峽水庫的下泄流量。據統(tǒng)計,在這一枯水期到五月末共向下游放水215億立方米,減緩了中下游的旱情,發(fā)揮了較好的抗旱作用。

長江三峽工程是整個長江流域防洪抗災體系中關鍵性的骨干工程之一,它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但絕不是全部,過分夸大它的責任和過分貶低它的作用都是不科學的。對三峽工程的認識既不要“神仙化”,也不要“妖魔化”。

中國能源網(張磊):目前由于天氣原因長江中下游旱澇急轉,三峽工程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陸佑楣:三峽工程的可行性論證和設計的主要目標是防洪、發(fā)電和通航。防洪是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主要任務是保護漢江平原的1500萬人口和150萬公頃的肥沃耕地,免受長江干流出現超限洪水的威脅,使荊江大堤原有的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的防洪能力。2010年長江干流發(fā)生了一次大于1998年洪峰流量的大洪水,三峽的入庫最大流量達到了每秒70000立方米的大洪水。國家防總下達了水庫的調度令,三峽水庫攔蓄30000立方米每秒,下泄40000立方米每秒,從而大大緩解了下游的洪水災害。當前長江中下游連降暴雨由旱轉澇,因為長江雖開始進入汛期,但流量還遠沒有達到洪水的標準,長江干流通過三峽壩址的流量只有2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三峽下游出現的暴雨只有依靠地區(qū)性的支流防洪工程來解決。

中國能源網(張磊):當前我國水能利用在開發(fā)過程遇到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移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你的看法是什么?應該提出哪些相應的對策?

陸佑楣:從自然界取得能源,水能利用取得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是人類取得能源重要舉措之一。水力發(fā)電從本質上講是改善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的。建設一座水電站,它必須建一座水壩以獲得水的落差和形成水庫以調蓄不均勻的水量,水庫也必然要淹沒一些土地,搬遷一些居民,水壩阻擋了魚類的通道,改變了原來的環(huán)境,也會改變這一地區(qū)的生態(tài)。應該看到我國的水能資源都集中在西南山區(qū),如瀾滄江、怒江、金沙江等干支流上,都屬于深山峽谷,土地資源極其貧乏,居民分散,生活在極其貧困、相對原始的狀態(tài),自然災害頻發(fā),居民的生存環(huán)境極壞,絕大部分都屬于不宜人居的地區(qū)。水庫淹沒地區(qū)大部分屬于這一類。水庫移民搬遷,重建家園,改善基礎設施,改變這些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是積極的因素。水庫移民可以和這部分居民脫貧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結合起來,這是應該做的事,就是不建水庫也應該改變他們貧窮落后的局面。

當前水庫移民成為水電站水庫水壩建設的制約因素,本質上是自然資源經過開發(fā)形成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應適度調整當前水電站的上網電價,把調高電價的收益返回給資源所在地,這就可以促進庫區(qū)改變面貌,調動當地政府和居民的積極性。水庫淹沒雖然是貧瘠的土地,也改變了一些水中和岸邊的生物生存環(huán)境,這要進行科學的分析。興利除弊,世界上有近70萬座水庫的實踐經驗,是可以做到的。不要過分的夸大對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不利的一面,要從整體看水庫有改善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的積極效應。

中國能源網(張磊):關于怒江水電開發(fā),請談談你的意見。

陸佑楣:怒江水能資源豐富,是中國唯一一條尚未開發(fā)的河流。峽谷河流兩岸基本上沒有土地資源,居民都是少數民族,靠山吃山,砍伐森林,陡坡耕墾。居民的貧困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在海拔1500米以下原始森林植被已蕩然無存,1500米以上還保留著良好的原始森林。如果不加以保護,裸露的巖石坡還將逐漸上延,這是可怕的后果。怒江可開發(fā)十幾個梯級水電站,總資源量可開發(fā)2000萬千瓦,每年可得約1000億千瓦小時的電量。每一個梯級水庫都沒超過原始森林的起始高程,不破壞原始森林,更不可能改變所謂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獨特地形地貌。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應該得到盡快的開發(fā)利用,水能開發(fā)與生態(tài)移民結合起來可以保護僅存的自然生態(tài)。開發(fā)怒江水電資源,是怒江人民改善生存條件、擺脫貧困,并切實保護怒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當然怒江開發(fā)的每一級電站都要經過科學的嚴格的綜合評估論證。每一級水壩都應該遠離地質斷裂帶,要有足夠的抗震能力。

中國能源網(張磊):最近國務院會議審批了三峽后續(xù)工作規(guī)劃,有些媒體和網民認為“中國政府終于承認了三峽工程出現了問題”,你是怎么看的?

陸佑楣:這是一種誤解和誤導,三峽工程的功能和建設目標是國家批準的。三峽蓄水運行以來沒有出現與原目標不符的地方。三峽工程自2003年6月水庫開始蓄水以來,經過8年的運行,各方面的監(jiān)測數據、資料表明都在原預計范圍之內。它的防汛、發(fā)電、通航功效清晰,又經受了下游干旱時向下游補水抗旱的考驗。關于三峽后續(xù)工作規(guī)劃,我沒有看到全文,我估計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本來就該納入常態(tài)工作規(guī)劃中的,即使沒有三峽工程也是應該做的。長江及長江流域該做的河道整治、江湖協調等基礎設施工作都應納入常態(tài)。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都納入三峽工程的一部分,不能總貼在三峽工程身上。

中國能源網(張磊):現在節(jié)能減排的對策是什么?

陸佑楣:減排就是減少碳元素的使用,化石能源要少用,目前減排壓力還是很大,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了。我們的單位G D P能耗太高了,個人用能效率很低。中國GDP占全世界GDP的9.5%,而一次能源消耗量卻占全球的17%,按人口平均的能耗量計算,中國也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要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jié)省能源消耗,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不論從減排的壓力還是從資源保有量兩方面看,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我認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最終取向應該是核電,要穩(wěn)步發(fā)展核電。但怎樣讓核電變得安全可靠?我們不能因為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就因噎廢食,但要轉變核電設計思路。我最近有個建議,把核電站的反應堆裝進地下。當前我國已建和在建的水電站有很多采用地下電廠,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單機10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14臺全部建在地下,地下廠房有32米的跨度,高度是70-80米高,然后長度可以根據地質情況開挖。一個核電站反應堆100萬千瓦,體積不是很大,全部放到地下都可以,如果出現事故,也容易封閉,及時防止核輻射的泄露?,F在內陸各省都想搞核電站,因為煤炭供應供不上,在陸地上建核電站,方圓10公里內的居民百姓都要遷走。我國有那么多山區(qū),地下有足夠的空間。萬一發(fā)生地下核電站事故,可迅速進行封閉,不會像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那樣。如遇地震,對地下工程的破壞也要小于地上工程。所以核電站把反應堆建在地下是很好的出路。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