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東營市,電動汽車充電樁原本會給市民帶來便利,可建成后卻一直未投入使用,充電樁附近也變成了停車場,市民絲毫享受不到電動充電樁帶來的實惠。
15日上午,記者在黃河路一處建成的充電樁附近看到,充電樁沒有投入使用,充電樁前停滿了私家車,儼然已經(jīng)變成了停車場。據(jù)附近居民介紹,這里的充電樁從建成后就一直沒有投入使用過,已經(jīng)變成了“花瓶”。
記者了解到,2010年10月15日,東營第一家電動汽車充電樁營業(yè)廳開始勘察測量,計劃年內(nèi)建20個交流充電樁。2011年初,東營首批4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亮相街頭。這4個充電樁的建成,使東營市成為繼臨沂、濟南、淄博后第4個建成充電樁的城市,電動汽車車主在路上充電成為現(xiàn)實。
東營市分4組建20座交流充電樁通過了國家電網(wǎng)、省電力集團、東營市經(jīng)信委的同時審批,可是建成后卻為什么一直沒有投入使用呢?東營一電動汽車4S店銷售人員介紹,這些充電樁本來是好東西,卻由于缺少必要的轉(zhuǎn)換設(shè)備,不能直接使用。
若建成后的充電樁投入用會大大方便居民,充電樁上部有個大液晶顯示屏幕,下面有插卡口和輸密碼的鍵盤。電動汽車車主在充電時大液晶屏幕上面會顯示時間、金額、電量、單價,旁邊還有顯示充電狀態(tài)指示和充電模式指示,車主可以在充電時自由進行選擇,調(diào)整充電時間、金額、電量。
本來是一項便民措施,建成后卻成了擺設(shè),難免讓人覺得遺憾。家住格林楓景小區(qū)的張女士今年年初購買了一輛電動汽車,平時上下班非常方便。雖然駕駛起來方便簡單,可是會時常出現(xiàn)半路沒電的尷尬,只能找人拖車回家。
張女士說,平時都是晚上在家充電,可由于上下班路途很遠,經(jīng)常出現(xiàn)電不夠用的情況。張女士對充電樁建成后一直不用的事情十分不理解,“既然都已經(jīng)建好了,就應(yīng)該投入使用,否則放在那里只能浪費。”
家住清風(fēng)小區(qū)的張女士也有一輛電動汽車,購買時花費的價錢比買一輛同等的燒油汽車還要貴。本以為購買后成本會很低的張女士卻遭遇了完全不一樣的局面,由于路上無法充電,張女士每次都會花錢雇人拖車,每次的費用都不低。
張女士說,東營東西城之間的距離太長,盡管電動汽車?yán)碚撋夏芘艿睦锍虜?shù)很多,可每次上下班都會提心吊膽。“東西城之間有電動充電樁的話,能給我們提供很多方便,也會讓我們開電動汽車的上下班更加放心。”
責(zé)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