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春節(jié)喜慶氣氛尚未散去,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航材院”)石墨烯航空電池研制中試生產線已正式開工?,F場機器轟鳴,技術人員神情專注地調試著設備參數。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電池將應用于混合動力無人機上。
石墨烯被譽為“新材料之王”,擁有電熱轉換效率高、升溫速度快等優(yōu)異性能。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中心主任燕紹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應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技術制造的航空電池相比傳統(tǒng)電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fā)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2024年,多地推出低空經濟具體支持政策和行動方案,其中不少方案都提到了研發(fā)應用高性能動力電池。
同新能源汽車一樣,未來低空經濟主力場景——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與無人機等的規(guī)?;茝V應用,離不開高性能動力電池。動力電池的成本約占新能源車總成本30%—40%,據此測算,我國航空動力電池市場前景廣闊。當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具備技術優(yōu)勢的動力電池企業(yè)已紛紛入局打造低空經濟“動力源”。
相較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航空動力電池對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快充性能、循環(huán)壽命要求更高。其中,能量密度是衡量電池性能的一個關鍵指標,直接影響電池續(xù)航能力和使用效率。
能量密度是指電池平均單位體積或質量釋放出的電能,以瓦時/千克(Wh/kg)表示。燕紹九介紹:“傳統(tǒng)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250Wh/kg,不到航空煤油的1/40。”據中國航空運輸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3—2024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fā)展報告》,電池續(xù)航是當前制約無人機發(fā)展的瓶頸之一。
引入新材料是改進電池性能的思路之一。石墨烯由于其導電導熱性能好、比表面積大,加入鋰電池能極大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比如研發(fā)能量密度有望超過600Wh/kg的鋰硫電池,就需要使用石墨烯的高導電和大比表面積特性。”燕紹九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航空電池的能量密度距400—500Wh/kg的門檻還有一定差距。“400Wh/kg是個分水嶺,大概相當于常規(guī)新能源汽車電池的2倍動力,能支持小型通用飛機的飛行。”燕紹九介紹。
2008年,國內科研機構陸續(xù)開始布局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2016年,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組建成立后,將石墨烯鋰電池技術列為重點發(fā)展方向予以大力支持。航材院成立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引進國內外優(yōu)秀科技人才,并以多種基金項目方式支持相關研究。
近年來,航材院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墨烯批量制備成套裝備。“團隊研發(fā)了石墨烯高功率鋰電池技術、石墨烯超低溫鋰電池技術等。”燕紹九介紹,高功率鋰電池技術可實現用電設備大功率放電,保證高安全性的同時,實現30C超高倍率放電(最快2分鐘即可完成放電);超低溫鋰電池技術則可保障用電設備在零下40攝氏度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能滿足低空飛行器高海拔起飛。
航材院還研制了超薄鋰鎂合金負極材料等代表性成果,取得相關授權專利37項。“超薄鋰鎂合金負極材料將石墨烯作為三維集流體,并應用了石墨烯表面改性技術,該材料制造的鋰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400Wh/kg。”燕紹九介紹。
目前,航材院部分相關技術成果已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助力低空經濟“展翅高飛”。航材院與客戶開展石墨烯超低溫電池技術攻關合作,首次實現了石墨烯超低溫鋰電池技術在低空電動裝備上的應用。經過多輪試驗與優(yōu)化,石墨烯超低溫方殼電池實現零下40攝氏度3C放電,并成功應用于多種型號低空電動裝備中。
據悉,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目前擁有電池關鍵材料實驗室、鋰離子電池研發(fā)線和中試生產線各1條,生產及檢測設備400余臺,實驗室和廠房面積共1萬平方米,裝備有大電流充放電測試設備。燕紹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將持續(xù)推動石墨烯鋰電池材料的開發(fā)和工程化應用,為低空經濟蓬勃發(fā)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李穎